互聯網由零至今, 在網上交流的渠道一直五花百門且日新月異. 那是一個肉眼看不見什麼實體, 但又似乎真實地存在的世界. 在一定程度上它豐富了我們的生命, 縱然當中有些只是曇花一現的型式.
ICQ MSN 這類即時通訊類的東西年少時覺得新鮮又方便, 相隔十萬八千里也可談個不亦樂乎不花分毫, 長大了就覺得煩. 開著它一天到晚在叫, 時間都花在跟不同的人不停地聊, 如何幹別的事呢? 我老土, 我喜歡 email, 保留了一點點寫信的感覺.
喜愛 Blog. 於我而言那是一個簡單的平台, 記錄一點生活瑣事, 寫下一點所感所想, 那似是自己的人生記錄. 腦袋是人最最最不能掌握的器官, 它能記著什麼忘卻什麼都不是我們能控制的, 唯有將之記下像 Backup 一個人的回憶. 有沒有人來看不重要, 一直沒打鑼鼓般告訴人, 其實是寫給自己看的. 而且在這裡我可以延續我對文字的情意結. 時而遇到同道中人那種喜悅是滿足的感覺.
直到 Facebook 的出現, 才驚覺人們對分享私生活是那麼的熱衷. 今天吃了什麼去了哪高不高興悶不悶有沒有生氣拍了什麼照片得快快告訴大家, 像一種毒癮, 沒互動沒交流了一陣子像被蟻咬. 隨著 Check-in 功能的加入, 瘋狂程度倍增. 無數人每天就Check-in 在MTR在床上在 McDonald 在公司, 這些都急著告訴別人, 事已無輕重大小緩急之分, 能盡用分享功能就是潮人. 大概都嚴重缺乏愛極度渴望關注吧, 要更多更多的人看到自己回應自己才自覺存在於社會裡. 咳兩聲馬上在網上公告天下, 彷彿現實中他身邊是沒有人類的, 要活進虛擬世界裡了. 我們都是這瘋狂世界中的一員, 見證著這瘋狂的現象. 事實上我懷疑... 我們要準備迎接一個瘋狂的將來.
執返張愛玲出嚟睇,重讀《#小艾 》。#張愛玲 真係歷久彌新,我完全不是那一代人,但是依然能夠共情。
《小艾》是一個悲劇故事,講述在民初中國,社會依舊封建,買賣女孩子是常態。女孩子不到十歲已經被賣到富有人家做奴婢,復而被男主人姦污,有了身孕就被女主人毆打至小產,然後終生不育。這樣看來,《#大紅燈籠高高掛
》中那個主動與男主人有奸情博上位的小丫鬟是否更有啟發? 但在封建社會,《大紅燈籠高高掛》小丫鬟最後都係死鬼咗。
張愛玲後中國的文學作品很多都是所謂的傷痕文學,其中作家#蘇童 的作品有大量變態的性描寫⋯⋯呃,我是在中學圖書館讀的。 傷痕文學的另一位著名作家#余華
,他的小說《#活著 》,我既讀了書亦看了同名電影。看完兩者心𥚃很不舒服,便跟中學時的中文老師林太訴說,然後林太叫我不要看這些不開心的東西。
我的中學是一所對學生很開放的學校,像高齡退休後再回來教書的林太,我們師生𠉴可以開開心心一同到又一村果間酒吧吃午飯,什麼都可以談,當然亦談及我上堂訓覺😴的問題。
#soniaaristo #蘇麗亞 #ソニア #actresssonia #soniaso
-
via Instagram https://instagr.am/p/DLuRppJTZSS/
5 hours ago
3 comments:
我係活係虛擬世界既人...
但係現實中我都好掛住你
我地好似好~~~耐冇見喇~
I miss u
"直到 Facebook 的出現, 才驚覺人們對分享私生活是那麼的熱衷"<--------
没有什麼比這個更同意了!
小禹, 我都好掛住你, 你幾時得閒見我?
fresh, 我真怕見人check-in在床上, 連訓覺都要話比大家聽真係完全地走火入魔...
Post a Comment